鋰資源是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能源金屬”。全球鋰資源總量在3190-5190萬噸之間,分布在鹵水和礦石中,其中鹵水鋰資源占比62.60%。以礦石為原料生產鋰鹽相比,以鹵水為原料生產鋰鹽能耗低、成本低,綜合成本可以節省30%到50%。(數據來源于互聯網)
隨著新能源行業的迅速發展,鋰的需求量逐年遞增,鋰的提取分離技術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提取鋰資源的前處理工藝難易程度、產品質量如何以及是否具有經濟效益,與鹵水中鋰的濃度及鎂鋰比有很大關系。
膜分離技術主要包括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和電滲析,除電滲析外,上述其他膜分離技術均為壓力驅動膜分離過程。膜法鹵水提鋰技術主要是納濾法和電滲析法。

納濾是一種以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在膜兩側施加一定的壓力差可使一部分溶劑及小于膜孔徑的組分透過膜,大于膜孔徑的微粒、大分子、鹽等被膜截留下來而實現分離的目的。此外,納濾膜對不同價態的離子具有不同的選擇性,對二價和多價離子的截留率要比一價離子高,從而可以應用于鹽湖鹵水中鎂離子與鋰離子的分離。其技術特點如下:
1、納濾過程不存在相變和化學反應,在常溫下進行,不破壞生物活性,適合于熱敏物質的分離。
2、納濾膜大多為荷電膜,對離子具有選擇性,即使在較低的操作壓力下仍然對二價和多價離子有較高的截留率,對單價離子的截留率較低。
采用納濾膜技術可將一價離子和多價離子進行有效分離,而納濾膜分離時存在篩分效應,即透過小于膜孔徑的物質能夠相對大于膜孔徑的物質截留。利用多級納濾膜濃縮分離鋰鎂的膜工藝,根據鹵水水質,對納濾系統的級數和膜組件進行合理配置,可有效去除鎂離子,解決鹵水中鋰鎂分離難題。
(來源:萊特萊德(上海)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