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閥從誕生至今快有100年的發展歷史了,先后產生了類的調節閥產品,如自力式調節閥、定位器、電動調節閥、氣動調節閥、蝶閥等。
20世紀20年代,調節閥問世,主要以穩定壓力為目的。
20世紀30年代,出現了以V形缺口的雙座調節閥和單座調節閥為代表的調節閥。
20世紀40年代,出現了定位器,調節閥的新品種進一步產生,繼而出現了隔膜調節閥、角形閥、蝶閥、球閥等產品。
20世紀50年代,球閥得到了較大的推廣與應用,三通調節閥代替了兩臺單座調節閥投入系統使用。
20世紀60年代,在國內對調節閥進行了系列化的改進設計和標準化、規范化設計后,才有了我國自有的完整系列產品。現在我國還在大量使用的單座調節閥、雙座調節閥、角形閥、三通調節閥、隔膜調節閥、蝶閥、球閥等七類調節閥產品,仍然是20世紀60年代水平的調節閥產品。
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偏心旋轉調節閥,成為第九大類結構的調節閥品種。這一時期,套筒調節閥在國外被廣泛應用。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內研究機構和生產廠商聯合設計了套筒調節閥,使我國有了自己的套筒調節閥系列產品。由于改革開放,中國成功引進了石化裝置和調節閥技術,使套筒閥和偏心旋轉閥得到了推廣使用,尤其是套筒閥大有取代單、雙座調節閥之勢,其使用范圍越來越廣。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調節閥發展又一重大進展是向日本引進了CV3000精小型閥。它在結構方面只是將單彈簧式氣動薄膜執行機構改為多彈簧式薄膜執行機構,閥的結構只是改進,不是改變。它突出的特點是使調節并的重量下降了30%、高度下降了30%、流量系數提高了30%。
20世紀90年代,其攻克的重點是在可靠性,特殊疑難產品如高溫、高壓、耐腐蝕等方面的攻關、改進、提高上。
20世紀90年代末,由推出了第十種結構的產品(全功能超輕型閥),是由中國人自行設計的新品種。它突出的特點是在可靠性、功能和重量上的突破。比主導產品單座調節閥、雙座調節閥、套筒調節閥輕71~81%,比精小型閥還輕39~50%,解決了傳統閥一系列不可靠性因素,如密封的可靠性、定位的可靠性、動作的可靠性等。該產品的問世,使中國的調節閥技術和應用水平達到了九十年代*水平,是對調節閥的重大突破。
國產氫中氧分析儀
電容式微差壓傳感器產品參數
型號:172M系列進口便攜式氧氣濃度計報價
型號:EZY系列 EZY-2-R進口氧氣監測儀批發
型號:Air-C系列 Air-CR3進口潔凈氣體氧氣濃度計報價
型號:OA-I系列 OA- ⅠX